您的位置 >>师德建设>>心情绎站>>正文

孩子,你尽情地说吧

发表日期:2010/1/21 19:46:4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803位读者读过

孩子,你尽情地说吧

 2010-1-2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学生必须毫无例外地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所领会的东西。”因为通过言说,学生能将理解由朦胧、混乱的状态,提升到清晰、有条理的程度。正因如此,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课堂上踊跃发言的学生大多成绩优秀,而那些“沉默一族”大多是被贴上无字标签的后进生。以本人的教学经验而言,要想改变后进生,应从提高他们的言说兴致和能力开始。

    课堂关注:扫除障碍,把说的机会多给后进生。

    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能说会道的学生,他们是课堂上的“代言人”,每堂课都会有他们表达的机会。而有一部分孩子,尤其是后进生,却极少发言。一个有素养的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话筒传给这样的人:“你刚才这么安静地听,一看就知道是边听边思考了,一定有自己的高见,说说看!”这样的激励,再加上一个信任的眼神,就算再羞怯的孩子也会站起来说话。

    设法让“沉默一族”开口,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有心的教师常常会设计几个相宜的问题,把坡度延伸到后进生跟前。如果教师每节课都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以自己的言语擦亮思维的灵光,那么,再差的学生也会慢慢好起来。

    心理干预:每日一记,培养学生跟心灵对话的习惯。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教师要善于开启儿童的话匣子,使他们坚信,通过自己的语言一定能和外界有效地沟通。大家都知道,后进生往往是班里容易滋生事端的孩子。对他们,大多数教师都采取谈话等方法来教育,但收效甚微。在工作中,也不乏教师苦口婆心地跟学生谈几个小时,而学生转身就忘的例子。原因何在?就在于道理都被教师说尽了,学生除了偶尔点点头、认个错外,极少有“申诉”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总是口服心不服,问题反而会越发严重。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常常采用书信、日记等形式来跟学生沟通,效果很好。每次出现问题,我都让学生写日记或书信来告诉老师事情的始末,让他们有“申诉”的机会。

  有时候面对面的交谈可能会令孩子羞于启齿,或欲辩无言,而采用日记、书信、博客等方式,可以让他们在心有所感时求助于文字、付诸笔端,跟自己交流、跟老师交流。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进行反思,而且通过反思,他们也会慢慢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尊严培养:演说训练,每周登台一分钟。

  对于“沉默”的后进生,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笔者就认识这样一位教师。他每周给学生设一节演讲课,演讲的内容主要围绕学生上一周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每次除评出优秀的演讲者之外,还额外设一个超越奖。超越别人的得一份奖品,超越自己的得两份奖品。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这每周一次的演讲课,看似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效果却很好。因为,为了一分钟的演讲,学生要用一周的时间精心准备,演讲的内容又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感悟自然要深刻得多。即使是那些一开始不太自信的孩子也能有机会不断地总结经验,一次比一次进步,在课堂上也会积极争取发言的机会了。现代媒体引进教学后,我把每一次的演讲课录下来,制作成光盘发给孩子们。有个孩子以前在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发言,看了光盘后,发现自己站在讲台上并不比其他同学差,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也是众星所拱的月,是老师眼中的好样的!”并因此获得了极大的信心,学习也变得主动了。

  总之,后进生转化是一个普遍的难题,但只要想办法让孩子们不再“沉默是金”,其他转化都会随之而来!

(作者: 李素芳)

选自------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