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教后记:一半“公开”一半“保密”
发表日期:2007/11/26 19:19:2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249位读者读过
我写教后记:一半“公开”一半“保密”
工作以后,我一直坚持写教后记。在教后记中,写下学生学的表现与错误,写下我教的得失与感想,通过积累、反思,促使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有所长进。
那一天下课,我在讲台上写教后记,不少学生都围在讲台四周看着我写,有学生好奇地问我写什么。我告诉他们我在写刚才数学课上大家的精彩表现。孩子们的脖子伸得更长了,眼睛瞪得更亮了,一个个小脸上异常兴奋。我很受启发。第二天课上,我告诉学生:谁在课上生成有新意的想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出精彩的话语、作出特别的表现,那么在下课时都可以看着我在教学记录本上记下来,而且一一署名。自此,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更为活跃与积极——学生都希望走进我的“教后记”。他们说,自己的名字能在贲老师的教学记录本上被“存档”,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想,其道理正如美国实业巨子雅科尔所言:“表扬一个人,最好用公文;批评一个人,最好用电话。”
而回到办公室,我则记下学生的失误与错误,以之作为我研究学生学习时思维活动的重要材料以及作为自己将来再次教学的参考资料。但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开的,是一种“暗箱操作”。学生从我的“教后记”中得到的总是肯定、鼓励与欣赏——我的“教后记”,既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又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从此以后,我每一天的教后记是分两次、在两个地方完成,而且一半“公开”,一半“保密”。 (南师大附小 贲友林)
——摘自《玄武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