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京市优秀校园电视节目评比正式结束,经过专家评委的认真评审最终评出特等奖作品14部,一等奖作品27部,二等奖作品24部,三等奖作品96部(评比结果见附件)。南京市电教馆将在寒假前的全市电教年会上举行颁奖仪式。
本次比赛的评比过程中,呈现出几点令人可喜的趋势:
1、本次比赛共收到作品165部,作品数量创历年新高。
2、作品的制作越发精致,如MTV《最炫校园风》令人眼前一亮,拍摄和剪辑手段颇显成熟老道。
3、越来越多的作品充满想象力,生动而亲切,如啦啦操 《舞动金陵 拥抱青奥》,将学校与市景联通,场景的变换不断为观众带来惊喜,画面中市民的围观乃至最后参与到啦啦操中,都让人觉得作品不再是作秀,而是快乐的享受。
4、校园剧作品的结构更趋严谨,戏剧冲突的设置与表现更加老练,如《破碎的天鹅》,人物性格鲜明,剧情层层推进,冲突不断蓄积爆发,最后的化解又是那样的感人和留有余味。
5、微电影作品有所增加。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都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微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无法阻挡的,今年的《凡人》、《是爱最吉祥》、《交朋友》给了我们独特的视觉享受和文艺片的情怀。
6、更贴近生活。选题贴近生活,体现时代的风采,往往是创作成功的秘诀,今年的《我的上学路》、《我的春天》反映了校车给乡村孩子带来的幸福感,MTV《虎妈妈狼爸爸》则敏锐的抓住了“虎妈狼爸”的社会现象,唱出了孩子的心声。
7、形式的创新。《新闻微记录:幼儿园春游常州嬉戏谷》把流水账式的旅游记录,变成了活泼的“秀”,字幕、配乐也颇为时尚,话筒上也有幼儿园的标志,够专业哦!
当然本次比赛也发现许多不足:
1、校园剧的表演是很多师生很难迈过的一道“槛”,许多校园剧的表演都不够自然,像是在背书、朗诵,不够生活,不能传达角色的个性。
2、校园剧的选题要更加有意义,戏剧冲突的设置要再动动脑筋,使得校园剧具有更好的教育意义——教育的内化过程。
3、节目制作要更“精”。许多节目创意、选题都不错,但在前期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时,往往打了折扣,使得最后的作品,让人看了总觉得差那么一点火候,离成功就差那么一步。
4、节目的形式还需更加创新。许多创作者都是中规中矩的摄制节目,缺少亮点,缺少抓住人眼球的东西,这时候希望大家忘记以前所学的条条框框,多为观众着想,创作出更“好玩”的节目。
按照惯例,我馆已将本次比赛的特等奖和一等奖作品推荐参加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园电视节目评比活动、第4届中国校园电视节,评比结果也将会在近期公布,希望大家关注。
南京市电化教育馆
2012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