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江宁教研通讯》第六期
发表日期:2011/5/13 12:31:2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50位读者读过
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课堂教学,似乎只有上课的教师有发言权。其实不然。我认为,能上课不等于会上课,会上课更不等于上好课。的确,教无定法,但教有定则。我认为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有效,必须杜绝“六无”。
一忌无导入。导者,引也。导入既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好的导入犹如行云流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会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与听课思路巧妙引导到教学中来。反之,若导入不到位或没有及时导入,其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前导入,认为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这样做是浪费时间。于是,上课时直奔主题,看起来节省了时间。殊不知,没有新意、没有悬念、没有谜底的教学不可能吸引学生,更不可能有效、高效。
二忌无目标。目标是方向,是思路。这节课,我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怎么去?我想讲什么,怎么讲?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心知肚明。基于此,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标,并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明晰化。切记不要以为,我是老教师,教材很熟,我心里清楚。殊不知,你知道,学生未必知道。你不重视,学生会重视吗?遗憾的是很多课堂,教学没有明确目标,不知所云,或简单将教材内容从头到尾读一遍,讲一遍,画一遍了事。试想,如此教学、上课又有何效率而言?
三忌无过渡。过渡既是教学艺术,也是教学机智。好的过渡犹如清风拂面,回味无穷。其实,教材每个问题之间并非杂乱拼凑,而是前后联系,紧密相关。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弄清每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力求过渡自然巧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打好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同样不注意或根本没有过渡,只是简单地如此表述:下面我们来看某某内容云云。如此“过渡”不仅谈不上艺术,也体现不出智慧。其教学有效性也自然大打折扣。
四忌无互动。活动,活动,要想“活”就得“动”。此道理再简单不过。教学也是这样。要想使课堂活起来,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心、甚至动情。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不可能上出高效,上出精彩。即便是“百家讲坛”似的教学,也未必就能达到好的成绩。因为它依然是一种单向交流,没有形成互动。俗话说,教学相长。我认为,没有产生共鸣的课堂不是好的课堂,没有引发学生争鸣的教学同样谈不上有效的教学。
五忌无小结。小结既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确保教学有效的重要保证。教材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具有系统性、体系性等特点。在一节课上完以后必须及时小结,这样能给学生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没有小结的习惯,认为无关紧要或完全没有必要。即使有也是蜻蜓点水,不能准确到位。其实,精辟独到的教学小结,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更是对本节课教学的提炼与升华。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提高,有醍醐灌顶之奇效,不可小视。
六忌无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提高。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为什么很多学生一听就懂,一讲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训练不到位,反馈不及时造成的。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有当堂反馈环节,精选练习,及时巩固。再精彩的讲解也代替不了训练。所谓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无反馈,将直接制约或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王必闩 此文刊登于2010年12月15日《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