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基本规范要求
发表日期:2010/10/19 17:53:0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26位读者读过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基本规范要求
1.情景(问题)导入。安排本环节前教师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针对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学生预习的问题(以评价手册为依据),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预习,学生在完成预习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教学目标中的知识层面的东西。二是教师要创设教学的情景,情景要选自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要选自国家、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都知道的,切忌经常套用教材中的事例,就教材讲教材,这样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情景如果不是学生身边的,学生不知道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感悟,没有体验,难以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教师要锤炼情景创设的基本功。情景显现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文字材料、图表材料、视频材料、实物、漫画等。教师针对情景预设的问题要做到围绕课标,符合学情。创设情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下进入下一环节做准备。
本环节中的核心词:有目的地安排预习;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2.共同探究(师生互动)。本环节中,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预习的情况加以检查,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共同解决。教师要突出重点、难点,切忌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情景进行体验、感悟,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基本完成新课标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育人功效)。同时,师生在对情景材料中预设的问题展开研讨的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意做到:一是减少群体性答题,关注个体答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及时把握课生成资源,及时引导。本环节注重提高学生的演绎、归纳、判断、联想、辩证思维的能力。
本环节中的核心词: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探究情景中的问题。
3.建构知识。本环节应是第二个环节的延续。教师要引导学生很清晰地得出本节课中的核心观点,并能从板书中反映出来,同时,要指导学生笔记。
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研究近年来的中考考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住教学的重点,明确建构的知识要点是什么。学生把握住了核心观点,才能顺利地运用知识观点去分析与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我们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统一。
本环节中的核心词:掌握核心知识观点
4.能力提升。本环节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或设制反馈练习。练习的形式可以是判断题、选择题、材料题。期中九年级学生要以材料题练习为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选择材料题时有计划地选择不同的题型,同时,还要给题目赋分。教师要根据题目难易有目的地选择部分学生板演,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完成后,教师要当堂评讲,评讲时让学生明确哪些地方能得分,知道材料题得分的关键在哪里。教师在评讲分析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材料题的基本评分要求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得分与失分理由。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要根据课标要求及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反馈练习情况,布置后续的巩固练习,考查的知识内容与题型呈现形式要与课堂反馈类似,以达到体验解题方法、巩固知识的目的。
本环节中的核心词:精心选题;当堂反馈;及时点评;掌握解题方法。
5.知行统一(回归生活)。思想品德课学科特色要求我们突出育人功能,强化学生的行为引导,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关注国家大事。本环节要求学生在回顾小结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畅谈自己的理想打算,落实践行,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举例来证明所学观点。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知行统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本环节中的核心词:育人为先,知行统一
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将在农村六校联合体研训活动中开展“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针对各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通过教科研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升我县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
关注后进生
一、悦纳,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
二、兴趣,研究课标与改进教法
三、方法,学法指导与习惯培养
四、意志,锻炼意志与突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