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大赛教学设计范例一
发表日期:2010/3/22 20:34:1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215位读者读过
《鲜花和星星》教学设计
(第七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南京市东山小学 汪璐璐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鲜花和星星》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儿歌的形式, 将鲜花和星星这两个事物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表达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纯真情感。整首诗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是一篇朗读的佳作,也是儿童拓展创作的范本。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即年龄特征。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易动摇,易分心;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行为上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学生刚刚入学一个学期,识字量不大,对语文尚处在懵懂的认识期。这个时候保护兴趣,打牢基础显得格外重要。
3.本节课的困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何让学生深入文本,根据文字想象画面,并进行适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教学环境分析
因本节课主要是学生通过对课文进行诵读、对文字进行感知,不需要学生寻找网络资源,所以本节课我选择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课标的这些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一)认知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掌握“颗”、“朵”这两个生字的写法和用法。
(2)会用“真比 还 ”句式说话。
(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简单圈画。
(二)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乐趣。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感受汉字的形态之美。
(2)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深入文本,感受鲜花和星星的多与美。
(二)教学难点
(1)“颗”的用法;
(2)“真比 还 ”句式的拓展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生活中,为了让表达更加生动,我们常常喜欢把非常相似的两个事物放在一起说。比如说“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还比如说“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设疑:还有人说“鲜花”和“星星”很像,这是为什么呢?有一首诗会告诉你,诗的名字就叫做——《鲜花和星星》(齐读)。
(二)配乐范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
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听——
2.交流对这首诗的感受
3.学生自由朗读
那么美的一首诗,小朋友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了!把书打开到90页,自己试着读读看!
(三)直观演示,学习字词
1.学习第一部分
出示“喜欢”:老师真喜欢小朋友们刚才读书时认真的模样!看看这个词你会读么?(请学生读,强调轻声;正音后齐读)说到“喜欢”,每一个小朋友都是笑脸盈盈,的确,它可以让我们想象到很多温暖的画面,让我们一起读好它!
出示“最喜欢”:谁来读这个词?(请学生读,强调“最”是平舌音;正音后齐读)什么意思呢?(请学生回答)是啊,与“喜欢”相比,它表达了更加强烈的喜爱之情,谁能读好它?(请学生读,强调“最”)
出示“夏天满地的鲜花”:诗中的“我”最喜欢什么呢?(请学生读,指导停顿“夏天/满地的鲜花”,如:读诗,我们要缓缓地、慢慢地品,读出诗的味道,跟老师读!)
出示“这里一朵,那里一朵”:鲜花可真多,这里一朵,那里一朵——(出示“这里一朵,那里一朵”)谁来读?(请学生读,相机强调“那”的鼻音和“里”的轻声)猜想一下,她在干什么?(请学生回答: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数花朵)我们也来数数看!先来数这里,一朵、两朵、三朵……再来数数那里,一朵、两朵、三朵……(相机教学“朵”:看看这个“朵”字,像不像一朵花呀?哪里像?瞧,我们的汉字多有意思呀,美得就像一幅画!)
出示“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小女孩就这样数呀数呀,可是,怎么数也数不完,怎么数也数不清!她不由地发出一声感叹——(指名读,正音,指导停顿,齐读)
出示整小节:如果把这几句联起来,你还可以读得那么好么?试试看!
2.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天上的星星说来就来了!因为夜幕已经降临——
出示第二部分内容,指名读。
学习“数”:在这一小节中,有个字的发音我们要特别注意。除了数学的数,它还有一个读音。(出示“数”)谁来念?(出示“我数着满天的星星”)带到句子中再读读看!
学习“颗”:小女孩是怎么数的呢?(这里一颗,那里一颗)我们陪她一起数数看,这里一颗、两颗、三颗……那里一颗、两颗、三颗……(相机教学“颗”:分析字形,讲解用法——页字旁的颗通常用来形容小的、颗粒状的东西,比如珍珠、草莓、玻璃球、鹅卵石等。总结:页字旁的颗就是用于像珍珠、草莓、玻璃球、鹅卵石这样小的、颗粒状的事物。如果眼前的颗一下子变多了,同样用“颗”,我们该怎么说呢?)
3.学写生字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个特别有意思的生字,一个是“朵”,一个是“颗”。怎么才能把它们写好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仔细看“朵”,有什么要提醒的么?我们可以发现它是一个上窄下宽的字,因此写的时候,上面要紧凑些,下面要舒展开来。伸出你的小手跟着老师写!
再看“颗”,左右两部分是均等的。我们首先在左半格写“果”,再在右半格写“页”。有什么要提醒的么?捺画要变点。
小朋友也来写写吧!为了把字写好,先活动活动我们的小手!(做手指操、听音乐书写、评价)””“注意写字姿势,看谁写得最漂亮!”关于评价,可以设计如下的一些评价语:看,他写的“朵”多美,就像一朵花!看,他写的“颗”结构多匀称,美观大方!
(四)深入文本,点读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