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师德建设>>心情绎站>>正文

珍藏2005教师眼中的教育大事

发表日期:2007/11/26 19:43:1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2106位读者读过

 

珍藏2005教师眼中的教育大事

2006-1-4

新课程改革:“摸着石头过河”


   2005年是山东省进入高中新课改的第二年。经过2004年下半年艰难的“摸着石头过河”,我身心俱疲;面对期末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我忧心如焚。如何取得新课改的突破,实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质量提高的目标,做了16年教师的我,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2005年,反思之后的我开始了大胆的取舍,学生能看懂能学会的内容我不再饶舌,而把精力用在引导学生探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上;课堂教学也不再“声光电”并用和“热闹如市场”,而是根据课型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多了冷静,少了喧闹,多了深思,少了肤浅,离新课改的本质要求越来越近。(山东  马玉顺)


    新课程已经实施五个年头了。从新课程改革的那天起,我就怀着朝圣的心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把台上专家说的每句话都记录在笔记本上,我想大干一场。报告听多了,演示课见多了,我开始彷徨,以致无所适从。按专家的大理论去实践,行不通;况且同一个问题不同专家也存在分歧,每一个人又都言之凿凿。我到底听谁的?在一次专家报告会上,那位专家采取了“互动式”的授课方式。他说:“在新课程实施中,你有什么困惑,说出来,我给你解答。”我立马举手,说出在心中已盘旋了几年的疑问:“这套教材,已经使用了4年,我想知道:这套教材与人教社老教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使用后,学生的最大收益体现在哪里呢?”专家说:“谢谢你,你提的问题很尖锐,我不能回答。我想用本套教材的主编在郑州会议上说的一句话来点明:使用这套教材后,学生会变得更聪明。”我是教数学的,数学讲究因果论证和前后逻辑统一。我对专家毫无根据的臆断感到失望。我牺牲了休息时间,自费来到这里,我想听到新课程的真知灼见,而不是听某个人的自我表扬和叫卖!(山东  杨国新 )


    2005年的暑假,当我拿起那薄薄一册译林牛津版英语课本时,积压在我心头多年的沉闷似乎终于到了拨云见日的时刻了,同时我似乎也感觉到盼了多年的课改终于来了。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大动作之下,我真的希望我的学生不会再起早贪黑地玩命地啃着书本了,也不会再出现因为学习考试而离家出走,甚而丢掉几条年轻的生命现象。当我站在讲台上面露喜色地告诉学生们:“同学们,我们真的解放了,阳光明媚的春天终于来了。”那高兴劲儿真是无法形容。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我们发觉有点不大对劲儿:怎么学生还得早5点到晚10点地大搞题海战术?怎么老师们还得拼命地要成绩?怎么还在担心考了倒数要下岗?


    新课改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我们这些老师们都把它理解错了吗?当我再次翻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寻找答案时,其中这样的几句话让我似乎有所困惑:“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究竟什么是课改?这就是我2005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我看来,它就是我认为的2005教育大事。(一禾)


    2005年,我们这里还在为所谓的新课程而贡献。除了交费,再也听不到所谓的新课程是什么,我们好郁闷。(河南 那小放)


    编者的话: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五年,关于新课程改革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何理解新课程,如何实践新课程?一线教师大都在经历“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失望、迷茫、困惑各种复杂的情绪困扰着他们。任何一种改革遇到困难都在所难免,盼望明年能有更多教师感觉“离新课改的本质要求越来越近”。

校园安全:“生命安全必须得到保障”


    2005年11月14日早晨,山西沁源县第二中学的九百多名学生在公路上出操晨练时遭遇特大车祸,21条生命远去; 6月10日黑龙江宁安市沙兰乡中心小学遭受洪水灾害,105名学生遇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在给亲人留下永远难以平复的伤痛的同时,也给教育和关心教育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警示和反思,“天灾”的背后必定隐藏着“人祸”。这一幕幕犹如乌云,时不时地挡住了教育灿烂的阳光,让人担心着晴朗天空会不会有暴风雨来临。(湖北  文久江)


    2005,我们的国家正在实施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然而在这一年里教育上却发生了很多不和谐的事。每一桩又都揪人心魄。沙兰镇水灾、灵昆中学校长被杀、沁源县21条生命陨命车轮,想起这些带血的事件,我就很痛惜。学生满怀希望来到学校,家长希望他们成龙成凤,教师希望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然而,这里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生命安全必须得到保障。“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山东  杨国新)


    沙兰镇中心小学教室墙壁上的黑手印、山西沁源公路上的斑斑血迹,让我这名身为班主任的普通教师不得不把学生的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学生的安全。(内蒙古  张金传)


    编者的话:在2005年里,看着那么多鲜活可爱的年轻生命离我们远去,痛定思痛,我们盼望校园安全问题能引起各界更多的关注,让安全教育不再单单落实在文件上,而是真正落到实处。

涨工资:“兴奋!”


    2005年对我来说最喜的一件事就是我的工资涨了,省标发了。从2005年春节前开始,我们的工资涨到了千元以上,比起原来,涨了近四百元,真的好高兴。(江苏  苏秦)


    2005年,我上涨了300元的工资。300元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对我而言,这笔钱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分担了我很多苦忧。(海南 符正发)


    2005年5月,我的高级职称评聘到位了,工资也兑现了,一次上涨了89元。(四川 王光佑)


    2005年,工资又跳了一级,每月加100元的粮食补贴,工资突破900元大关,兴奋!(山西 任学峰)


    2005年,我当老师的第二年,转正了,终于是个正式老师了,工资每个月涨了500元左右。(浙江 何贞发)


    2005年2月,我市(县)教师工资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实现了城乡教师工资的统一发放。我这样的平头教师工资每月涨了200多元,由原来的不到600元,提高到了817.59元。我们两口子每月要多挣近500元,全家人一月的开销够了。(山东  杜廷祥)

    编者的话:许多教师涨了工资,说明我们的人民教师的待遇在逐步提高,这事最值得我们高兴!但是,另一方面,区区几百元甚至只有几十元的工资,在教师眼里分量如此之重,说明在某些地区,教师的待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殷雪梅:“新时期的师德丰碑” 


    江苏金坛英雄女教师殷雪梅为救学生以身挡车,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树立了新时期的师德丰碑。(湖北  陈春义)


    发生在身边的事,对我震撼很大。(江苏  朱华忠)


    编者的话:对殷老师,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语言评述,但是许多人在总结2005年的时候都提到了这个名字。殷雪梅老师和山西沁源的姜华老师在危机关头挺身救学生的身影,永远定格在千万人的心里,定格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们是人民教师的骄傲!

素质教育大讨论:还教育本来面目


    临近年末,一场关于素质教育的大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上至教育部官员,下至中小学校长和普通教师。其中有专家学者和教育局长们,大家献计献策,更有政府高官出谋划策,让人们看到了国家之希望在教育。“少年强则国强”,教育这项未来的事业终于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理解和重视。我们必须“抛弃浮华虚荣,还教育本来面目”,把我们的教育从重视虚无的“分数”还原到对真实的“人”的教育上来。(湖北 文久江)

    编者的话:素质教育,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不但是教师眼中的教育大事,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教师与其共“成长”,更需要社会各界为其创设氛围,社会舆论为其摇旗呐喊,党政领导为之改变教育政绩观念,唯有如此,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正在浮出水面


    时间追溯到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从今年起,免除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及这一政策。”对此,会场内外,人民欢呼雀跃,众多新闻媒体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重要信息,当日即有媒体以“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11月28日,温总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上又一次强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任务,提出:“从明年开始,中国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学杂费。”


    而在此前12天,在北京举行的全球CEO领袖年会上,财政部长金人庆表示:中央财政将全面支持农村明年真正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明年要给农村的孩子免去全部学杂费,对于特别贫困的还要由政府提供免费的书本和住宿费用。


    在11月10日,教育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报告提出:争取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免费教科书和住宿生活补助,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15年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湖北  文久江)
    
    编者的话: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群体,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民需要富裕,农村需要发展,我们衷心希望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能够解决农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从2005年起飞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出现了招生难,随之而来的是教学难、管理难等难题困扰着职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的我深有感触。令人高兴的是2005年有两件大事给职业教育带来了福音:一是今年初,教育部调整教育结构,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二是11月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党和政府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实实在在的举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名职业教育人,唯有努力工作才能报答国家、社会、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关爱。(河南  李建波)


    在年初,教育部调整教育结构,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在岁尾,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两件大事给我们职业学校的普通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光明前途。(内蒙古  张金传)

    编者的话:职业教育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国人转变职业观念。当年陶行知先生曾有言:“吃自己的饭,留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父母,不是好汉。”今天,我们可能仍然需要提倡这种自力更生的思想。对于依靠自己的力量谋取生存与发展的人,我们都应该报以起码的尊重。

教师健康和待遇:困扰教师的两大问题


    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教授王灿日前随机调查18所中学的1016名教师,并在调查分析中得出结论:咽炎、胃炎或胃溃疡在30岁以下人群中占首位,痔疮在30岁至39岁年龄中患病率最高。65.1%的中学教师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职业病”。


    《中国青年报》7月14日报道,在山东苍山县,由于收入太少,不能与县城教师同工同酬,很多农村教师被迫在课余四处打工,补贴家用,而当地辍学率却急剧上升。 (河南  马长军)


    国家早已颁布了关于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的文件,可落实起来就真的那么难吗?现在,我看到的公务员的待遇可是要比我们当教师的高得多。年年报考公务员的人节节攀高,可是与之相反的是,现在的老师跳槽的一年比一年多,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是否应该在这个每个老师都关心的问题上拢住老师的心,让老师能安心培养好下一代。不可否认,现在的老师工作压力大,从上午7:00到下午4:30要努力教育好学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晚上,放心不下的仍然是学生,家访、钻研教材、备课、写论文、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学历考试等。即使偶尔想轻松一下,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不能尽兴,总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在提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就没人能站出来倡导解放教师吗?

    编者的话:很难想像,如果贫病交加成为教师一族的职业特征,中国教育会有光辉灿烂的明天。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人站出来倡导“解放教师”。我们相信,个别地区教师贫困问题在媒体及有关各方的关注下会得以圆满解决,我们也希望教师个体能够在自我调适方面作些积极的尝试。

教育乱收费:政府频出“治乱”举措


    教育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三部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今年秋季开学全面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任何地方、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实行。严禁将国家规定之外的收费项目纳入“一费制”中;严禁擅自提高“一费制”收费标准;严禁学校从代收费和服务性收费中牟取利益;严禁学校为学生统一办理保险、征订和购买教辅材料;成都市物价局日前宣布,近期将对中小学收费进行专项检查,严重违规者,最高将被罚款20万元,乱收费的典型案例将通过新闻媒体曝光。(河南  马长军)


    2005年9月,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人民网、新华网客观地公布学校乱收费、高校助学贷款不到位的现状,实事求是地分析其原因,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张保庆副部长讲真话不讲假话,讲实话不讲套话,受到了普遍的好评。(江苏  武崇新)


    编者的话:禁止教育乱收费是顺民心之举,然而一些学校因为经费不足影响了正常的运转同样让人心忧。令人鼓舞的是,在教育部日前召开的2006年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再次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建立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毕竟,教育均衡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自我成长: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作为第一线的生物教师,长期执著研究大纲与教材、考纲与考题,研究生物教学与科技发展。所写的《简评2004年新课程理科综合生物高考题》在K12生物论坛的置顶延续到2005年1月,被点击5800多次。


    作为网络学习的受益者,一边坚持上网学习、研讨,一边不断上传新的教育作品,充实个人专辑与主页。K12个人专辑点击数增加至2000以上,四川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个人主页下载量大幅彪升。继2001年主研心理教育课题获得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今年主研的中学生自育课题又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四川 余广琪)


    结合数学教学实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从学生反馈中得知,学生对我的课非常认可。在2005年的年度考核中,我再次被评为优,这是我自1998年以来第七次被评为优。 (内蒙古  张金传)


    2005年春,我们尝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试探性地出台了两个重要制度:一是《教职工教书育人首遇负责制》,二是实施《学生处分听证办法》。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中的校长,新一年的探索使我对现代化有了新的认识。“教育现代化”的含义与现代化的物质条件无本质联系,关键还是观念的现代化,最重要的观念可能就是制度要科学化和民主化,通俗一点说就是制度要讲道理,规则要讲人情味。有了这两点,就有了实施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土壤。 (湖北  陈京山)


    看完了四本教育教学论著。阅读教育论著,让我的观念逐渐改变,思路也开阔了不少,对一些常见的教育现象也能进行深层次的反思。


    每周坚持的一篇教育叙事或反思,基本完成。虽然并没有发表,但我知道,这是我的成长足迹,是人生的一大收获。


    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学校同意我参加城乡交流活动。这是我连续第三年申请,前两年都以学校工作需要为由没有成行,辞去行政管理职务后,交流的愿望达成了。到一所新的学校,呼吸新的空气,熟悉新的环境,接触新的同事,指导新的学生,这使我蜕变成一个全新的人。 (湖北  廖忠钰)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习和奋力拼搏,2004年10月,我终于通过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段13门课程的考试。2005年3月,我顺利地领到了一本沉甸甸的大专自考毕业证书。(海南  符正发)

    编者的话:正如一位教师所说:“仿佛看到一个步履艰难、背着沉重包袱的人走过一个又一个陡坡,正在攀越一个又一个山头……”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为教育的梦想而不懈追求。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教育的希望。

                                                   ------摘自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