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德育天地>>德育成果>>正文

走近《论语》 初三(2)班 窦雅婷

发表日期:2010/6/10 16:33:0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254位读者读过

 

 

走近《论语》

麒麟中学初三(2)班 窦雅婷

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都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走近《论语》让我领悟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孔子主张“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孔子生前曾问礼于老子,只要是自己不懂的事情,都人情地向别人请教,正是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他才能破疑广识,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叶天士以虚心好学著称,成名后依旧如此,为了学到知识,拜一位姓刘的名医为师,他曾煞费苦心,乔装打扮成穷人模样不耻下问拜老僧学艺,学成后才露其真名。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但并不是盲目服从,百依百顺,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刘邦的三儿子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刘恒很着急,在母亲生病的三年间,他亲自为母亲煎药,并日夜守护在母亲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着了才趴在母亲床前小睡一会儿,天天为母亲煎完药就自己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才给母亲喝。故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但并不是父母生病时才懂得去关心,孝敬父母不是给父母多么好的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上的慰藉,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他们就很高兴了,在节日上说以句:“节日快乐”就很欣慰了,难道我们这些都做不到吗?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意,不如学也。”这是讲述学与思的问题,他说他曾为研究一个问题,因而整天不吃饭,终夜不睡觉,自己专门潜心去研究,结果发现没有用,不如去求知,胡适认为这是孔子作学问的功夫,认为:“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决定聪明而肯作笨功夫的人。……”宋朝的朱夫子是一个决定聪明的人,他十五六岁时就研究禅学,中年以后才做实学,做笨功夫,终成大就。勤奋是我们这一代亲年所缺乏的,也许是改革开放后政策变得民主了,也许是生活富裕了,没有艰苦奋斗的意识了,也许是玩乐蒙住了我们的眼睛,让社会变得像蜜一般甜,可是在这层面纱背后,一切都变得丑陋,不努力学习怎样面对这些坎坷,未知的以后呢?

     读书使生活更充实,使人生阅历更丰富多彩,使未来更触手可及,书乃我们的良师益友,它给我带来《论语》,带来伦理,带来一种遨游在书的海洋中的生活方式。

 

 

家长: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自古以来受世人的推崇和赞扬。《论语》正是儒家学说的精华,它教给人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深刻的做人道理,实际的为政策略,以“仁”为本。文中提出“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等的著名教育思想,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

     当今社会中,各项竞争都越来越激烈,正因《论语》前言中的一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连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常用的四句话:“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观察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做一做人不但要品质端正,而且还需要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使自己在为人处事上做的好,受人尊重,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论语》不愧为我们的珍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