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德育天地>>德育成果>>正文

童年不同样 初三(2)班 陈潘婷

发表日期:2010/6/10 16:29:21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202位读者读过

 

童年不同样

麒麟中学初三(2)班       陈潘婷

19世纪末期,拂过的年华,惨淡的往事,茫然的心灵,聚集于他的一生。可艰苦却也坚持理想,艰苦却也坚信在人间可寻见生命的价值。伟大的,阿廖沙;伟大的,高尔基。

——题记

初读《童年》是在那个叛逆的夏天,雨点不再温和,和风不再轻柔,阳光不再温暖的那个夏天。空气沉闷的让人无法呼吸,37摄氏度下的风让人窒息,欲望一点点加强,怒火一点点聚集,她无意中引燃了导火线,一场母女间的世界大战就此爆发。女儿谴责母亲不给她装空调,不给她买电脑,母亲回复她的是一本名叫《童年》的书。其实,当妈妈给我这本书时,我不明白,不知道她是何用意,只是走马观花的翻了几页。

和《童年》的初识似乎不太美好,但几天的交往下来,我发现我爱上了它,爱上了这本黑暗却充满着希望的小说。我被阿廖沙感动并吸引了,他的命运充满坎坷,他的生活空间充满了罪恶与暴力,我同情他,同情他的悲惨遭遇。一个正应享受童年美好的孩子,一个本应和我一样在梦里的孩子,他却忍受了如此之多,他所承受的仿佛是21世纪孩子的全部痛苦多不能比拟的。我发现我的生活的那么的完美,住在宽敞的房室中,闲时看会动画,从不接触家务活,饭菜有人做好,衣服有人买好,这好像是神仙的生活。我鄙视自己,阿廖沙从小就受到苦难生活的折磨,而我却是蜜罐中长大的孩子,压根不知道苦难的模样,我还应该做什么过分的要求呢!我居然会为了更好的物质,为更大的面子,要求父母做这事忙那事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么的美好,百花竞放,绿树成荫,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这就是我生活的地方,而阿廖沙却生活于落叶缤纷,树枝枯黄的秋天。秋天历来是悲凉、萧瑟的代名词,生活于晚秋之中的阿廖沙却从外祖母那儿汲取着人性的善良与光辉,储蓄着能量,等待着属于他的春天。我们21世纪的骄子,我们90后,一出生就是明媚的春光,迷人的花香,有谁去攀爬充满磨难的碣石?有谁去勇闯充满苦难的社会?与其艰苦、独立,不如走阳光道,躲于父母的保护伞之下。虽说社会超前进步,物质向前发展,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可也正因如此,阿廖沙这样自立=坚持梦想的少年几乎不复存在。

“人生在世就是这么回事,不管是穷是富,早晚大家都得进棺材”这是阿廖沙走向人间并对外祖母说的一句话。小小少年却有如此感悟,可见其生命中的苦难,伟大的孩子,通常是磨难造就的,可现在的我们,生活中并不存在足够的磨难,我们犹如温室中的花朵,既有阳光也有水分,既有赞赏也有奖励,古人的“吃苦耐劳”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森恐怕结伴出游了。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富裕,投入身心健康生长的基金就多了,但有多少能健康成长呢?大家都是家中的独苗,都被溺爱着,有谁还会去想去人间走走,去接受磨难的洗礼?

阿廖沙,你是幸福的,你拥有在人间旅途的见闻很艰苦经历,而我们不曾拥有。新世纪的孩子们啊,有空去人间走走吧!感悟独立人生,寻求自己生命的价值吧!童年不同样,阿廖沙,你的童年已拥有坚强的性格和广泛的人生阅历,这也是我们不曾拥有的,也是我们在将来需要努力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