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师德建设>>教学随笔>>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布置之我见

发表日期:2007/11/26 19:39:26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2165位读者读过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布置之我见

    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更要在作业布置时下功夫,力避重复性,防止单一化,克服封闭性,精心设计与安排训练内容。

一、作业布置应体现目标功能

    作业练习什么,教师要心中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此外,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重本堂课知识的承上启下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知识打下伏笔,即所谓的立竿效应和可持续发展。

二、作业布置应注意有的放矢

    教师布置作业不仅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更要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要在作业的数量、难度和完成的时间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难易上将定量型改为弹性型,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选做题教师在作出适当提示和揭示通性通法规律特征的基础上。要求那些尚未选做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已选做的学生批改,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作业布置应富含趣味

    富有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操作题等经常变换,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表述类题目互相穿插,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四、作业布置应追求探索性与开放性

    教师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向社会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当然,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的、操作的,也可以是展示创作成果的。但不论什么形式,设计丰富的作业,一定有合适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相信学生的解答也是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探索性和开放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伴随着新课程的深人,教师应该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花样的复合体;它能够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丰富的经历,将学生认知学习上升到情绪学习的高度,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只要树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探索、不断分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一定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启东建新中学    陈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