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东洲中学成功秘诀之三¬¬¬¬¬¬¬¬¬¬¬——校长的智慧管理
发表日期:2009/11/10 19:38:3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2619位读者读过
东洲中学挂职手记(四)
海门东洲中学成功秘诀之三——校长的智慧管理
麒麟中学 陈斌
东洲中学张炳华校长有一次说:东洲中学的前身教学质量很差,生源大量外流,几乎到了“无以为继,校将不校”的窘境。1987年重办至今不到23年,它走完了由弱校到强校再到名校的发展之路。可以说,它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自身的力量,而不是社会的“玉成”。于是我积极与他交流,通过几次接触以及与学校其他行政领导、教师的交流,渐渐体会认识到:东洲中学的成功秘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校长的智慧管理。
张校长在一次级别很高的初中校长培训会上说:“校长,首先是精神领袖,然后才是行政领导。作为精神领袖,校长的眼光是澄明的,思想是扩张的,智慧是创新的;话语是亲和的;他用自己的头脑解放别人的头脑,而不是以自己的手脚捆绑别人的手脚。作为精神领袖,校长就是真理的崇拜徒、灵魂的工程师、事业的执著狂、生活的点评家。校长应当有格言。校长的格言(或直接或迂曲)平实而深刻,鲜活而凝重。校长格言是校长思想的精品、理念的浓缩,是校长本人的宣言、校园精神的基石。”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才能办出一所好学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如果说东洲中学今天的辉煌是由张炳华校长一手缔造的,我想应该没有任何异议,因为事实摆在那儿。只要看张炳华校长对学校管理的解读——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言与思想,不能不让我们思绪荡漾、肃然起敬。
下面我就罗列一些张校长充满智慧的格言:
“走在校园里,你看不见一块铜牌(奖牌),因为我们东洲中学永远站在零起跑线上。”
“走在校园里,你看不到名人名言——我们只有未来“名人”名言!”(优秀师生的话)
“继续提倡哪壶开了提哪壶的扬长教育。”
“教师是校长的上帝。”
“让德育因行动而光芒四射,让学校因和谐而充满活力,使三年的“难忘教育”达到“教育终身难忘”,让教育与生命同行。”
“伟大的创造来自于平凡的积累,精妙的灵感来自于日常的思考。要成就未来就必须脚踏实地的努力。”
“有石头,我们摸着过河;没有石头,我们搬来石头建造一座桥……”
“无论是深刻的哲理还是平凡的案例,只要能启迪智慧尤其是教育智慧便完成了校本培训的三分之一使命,另外三分之一的使命是老师深深地反思,还有三分之一的使命是老师化理论为实践、化思考为行动,只有三者交互生成,真正的校本培训才称得上‘功能圆满’。”
“一次次的教育沙龙都一次次地拉近了老师们彼此间的距离,都一次次地让我感受到老师们的睿智,也一次次地增强了老师们的教科研意识与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仅仅是学生的一种简单学习行为,而是学校、教师、学生、社区共同的行为。”
“‘为成长配色’是我倡导开展一次又一次主题活动的宗旨,我希望从东洲中学毕业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永远记得他们快乐的中学生活。”
“教育是一种保护,更是一种唤醒。”
“教育的尊严——在思想,教育的幸福——在文化,教育的难忘——在特色校园文化。”
“校长要学会倾听,更要注意沟通,因为沟通不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更是一种管理艺术。”
“精致化,是一种追求卓越、至真、至善、至美的管理境界。求真,以科学精神规范人;求善,以人文精神、以伦理道德充实人;求美,以审美情趣、高尚情操陶冶人。要求做到周到、精致、精雕细刻。”
东洲中学的智慧管理大致包含有效的管理、优质的管理、选择的管理、多样性多元性的管理以及有特色的不拘一格的管理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先进的管理理念——改善心智,提高管理效率;开阔思考的视野;从内向封闭,走向外向开放;激发团队精神等。在此基础上来建立符合本校特点和校长个性的管理思想。具体一点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学校办学出思路,做学校发展的策划者。张校长具有“战略家”的眼光,准确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制定出学校远期、中期、近期的规划。该校总体发展思路是:近期站稳脚跟;中期初具规模,有所发展,由弱校变为强校;远期由强校发展为名校。现在东洲中学已实现国内名校这一目标,正在向国际舞台进军。
第二,为学校找好干部,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作为学校管理核心一校之长的张校长能够慧眼识英才,不拘一格延揽人才,为学校组建起了一支充满活力、团结高效的高素质管理队伍。
东洲中学的领导团队,堪称海门初中教育界的“梦之队”。 看东洲中学的管理层,没有一人是外部空降,都是内部培养的。张炳华校长的用人原则是“有业绩就有地位”,看他们,哪个不是教学行家?哪个不是战功赫赫的?
总校副校长滕玉英:江苏省物理教学学会会员、海门市德育专业学会会员、海门市初中物理中心组成员。先后被评为南通市新长征突击手、海门市十佳青年教师、海门市师德标兵、海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海门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副校长龚向东:南通市骨干教师、海门市学科带头人、语文中心组成员。曾获南通市青年教师大比武一等奖、海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在省市优课评比中获二、三等奖。善于总结,乐于学习,潜心科研,勤于笔耕,有二十余篇文章在《语文教学通讯》、《教师之友》、《考试》、《中学教育》、《语文报》、《新疆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副校长何陈:南通市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一等奖,被评为海门市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被聘为海门市初中数学中心组成员,南通市数学学会会员。
副校长姜晓华:“海门市优秀知识分子”、“海门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海门市骨干教师” 、“海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海门市优秀班主任”、“南通市教坛新秀” 、“南通市优秀党员” 、“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江苏省德育先进工作者”。
副校长葛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华杯赛”教练员,江苏省数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海门市骨干教师,1998年获南通市数学青年教师优课评比一等奖,南通市中学数学委员会会员、海门市数学中心组成员。
教科室主任陈铁梅:“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南通市教坛新秀”、“南通市骨干教师”、“南通市优秀科研工作者”、“海门市十佳学科带头人”、“海门市科技拔尖人才”。全国美术优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南通市美术教师基本功评比中获特等奖。她善于课题研究,由她主持多项具有前瞻性的省、市级课题如《中学美术课堂过程评价与阶段性考核研究》、《以问题情景为中心的美术综合课程设计研究》、《中学美术学法研究》等3项课题已通过专家评估并结题与推广;近五年来已有30多篇教学论文在权威报刊《中国美术教育》等发表或在相关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有三篇论文分别获江苏省“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江苏省“五四杯”论文大赛一等奖前三名;还参与全国电视教材《手工制作》、江苏省初中美术实验教材、教参的编写工作。
政教处主任朱丰慧:南通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南通市“教坛新秀”、海门市第五届“学科带头人”、海门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海门市“十佳”团干等。获南通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全国录像课评比二等奖;海门市“正章杯”声乐大赛一等奖;连续3届获海门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优课评比一等奖; 执教6节国家级、省级和大市级示范课。
耀眼的名字还有一大串:外教办主任赵瑛、教导处副主任茅雅琳、管军、教科室副主任陈亚娟、施展玲等,都名震“海内外”(海,海门也)。
这一套班子是一个远离了很多世俗之心、功利之心的纯粹的大写的“教育人”。正是他们的崇高的教育精神,成为驱动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引擎。在他们榜样力量的激励之下,全校人心齐泰山移,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赢得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原江苏教委主任陈万年说,东洲中学的成功,“至为关键的一条,是有一个敬业、创新、实干、奉献和无比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好班子”。
第三,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充分激发管理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张校长巧用领导艺术,做到既授权,又授心,建立了一个有效而科学的管理机制。
(1)敢于超脱,只做自己该做的事。
张校长明确牢记自己是学校的管理核心和第一责任人这一角色定位。作为一校之长,不被具体的事务牵着鼻子走,善于抓大放小,敢于从具体的事务中超脱出来,只做自己该做的事。就常规管理而言,他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分解、推行、和监管各类办学目标;划分各部门、各层次人员的职责,做到以需定岗、以岗定职、以职定责;制定并督促形成各项规章制度与工作规范;处理规范以外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校内各同级之间不协调的问题。除此之外的大量具体工作,均应通过中层干部去完成。
(2)敢于“糊涂”,无须事事明白。
敢于糊涂不是指真正的糊涂,也不是盲目的糊涂,而是张校长主动的有意识的糊涂,是运筹帷幄下的技术性糊涂。
(3)敢于拍板,无须事事“民主”。
张校长认为敢于拍板是对低效的虚假民主的纠正; 敢于拍板是保证学校抓得住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时机 ;敢于拍板,是节省时间、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4)敢于放权,无须事必躬亲。
张校长敢于把权力下放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魄力。现在该校五个副校长分管着北校区、东校区、南校区;同时分管教学、德育、对外交流、后勤、党团工作、办公室、教科研、工会等多项工作,权力较大,有一定的财权与人事权。但是五位副校长反而倍感压力,做事全力以赴,公平公正,富有创造性。这一点体现了张校长的相互借助的智慧管理——跳棋法则:下跳棋时要想赢,必须借助对方的棋子。合理授权,既可以使校长摆脱众多的繁杂事务,而以主要精力从事更重要的工作,又可以调动和发挥下属人员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才干、能力,并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第四,构建学校文化场,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现代学校的竞争最终将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 。
办学之初,该校便清晰地提出了“勤奋严谨,诚实文明”的校风,“拼搏、善思、厚积、创新”的学风,从创办至今已成为每一位“东洲人”的行为的基石,随之已逐渐转化为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的行为指南。在东中发展过程中张校长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从“办合格学校”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从“常规管理与管理常规”到“校长精神引领”直至“人文精神渗透”,使学校文化特色在长期的积淀中逐步明晰、创新、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日渐深入,东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如仁爱、感恩、勤劳等文化精髓,与放眼世界、具有创新意识、个性特征的现代文化相融合,以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做实做强,补充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本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英语口语教育、母语口语教育以及各类拓展类、兴趣类、讲座类、竞赛类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学校制度文化是该校在日常管理要求或规范中逐步形成的,东中的的“一周两培训”的校本培训制度、基本功比赛制度、推门听课制度、课题引领制度等都在长期的积淀中成为学校共同体成员认同和遵循的物质与精神成果,体现着东中每个个体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该校文化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彰显人的尊严和价值,充满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人情味,形成了一个相互提携、相互宽容、相互学习的文化氛围,形成柔性、合作、共享和宽容的管理机制,促进了学校发展。
学校文化的精髓在于一脉相承,所以在东中的校园中还努力保存着“科技之花”、“鹤鸣报喜”、“鹰嘴山”、“峰石”等建校之初的景点……在这基础上的现在东中,玉带河畔,群鸭戏坡,柳树成荫;假山叠嶂,草坪松软,古树参天;楼宇间的绿化带,镶嵌着独具个性的亭台小榭,满枝挂果的果树,与人文环境交相辉映,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校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于无声处胜有声,环境的熏陶不仅舒展着学生的身体,也舒展着学生的心灵。发挥校园环境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功能,使学生每时每刻生活在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心灵每时每刻受到感染。
东洲中学的社团活动由来已久,极受学生欢迎;该校享有较高声誉的东苑文学社,他们自办的《东苑草》办刊五年以来不仅充分展示着学生的才华,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接连在全国优秀校报校刊评比中获奖。而每年一届的“艺术东洲”,每年举办的“平凡小语”征集、“英语口语大赛”、“现场作文大赛”,以及每周升国旗仪式中国歌、校歌、班歌交相奏响等等活动,使学生在特有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学会了合作、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据说东中建校之初,学生综合素质低下,该校便从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开始,研究出了富有东洲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以现代课程观构建了心理课程内容,自编出版《心灵之旅》、《青春解码》、《伴你同行》等十多种心理系列教材;每班每周开设心理课程;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创办心理网站。在此基础上,东中关注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践和研究,积极探索,创学科亮色。语文教学注重厚积勃发的累积和人文精神的解读,组织评选出读书状元赴上海、南京为学校购书,别出心裁地对学生进行了汉语口语测试,大大增强了对母语的亲和力。成立的东洲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聘请德国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每年来校培训教师;每年举办暑期英语夏令营;与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英国奇切斯特学院等国内外院校建立友好协作关系,以国际视野下的课程形态构建校本英语口语课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东中的数学教学注重的是课程的二度开发;物理教学、化学教学则关注综合实践,将实验室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借它山之石获得真知。这些学校特色构建了学校文化个性的内涵,是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该校之美,在于特色,在于与众不同,在于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创造出学校的品牌和声誉。
有人说,学校文化就像煲一锅汤,只有精选调料,再文火慢炖,才能炖出一道既合乎普遍味觉,又有独特滋味的佳肴!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校文化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积淀、来凝固,唯有这样才能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品位,也才能使学校成为品牌学校、名牌学校。
我想:东洲学校文化精髓就是能够把散落在学校中的一个个个体串成一个整体那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这根细丝使一个个个体自愿集合,成为学校共同体,为实现学校美好愿景努力;是这根细丝将学校的文化碎片提拎上升,成为学校的文化整体,并通过时间的洗礼积淀成为学校特有的文化底蕴。 东洲中学的那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是什么?心理教育。东洲中学的文化特色就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起步、成长起来的。现在校将建设的目标定向在“艺术东洲”、“诚信东洲”、“文化东洲”、“智慧东洲”上,努力提高学校课改品位,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感人的事例激励人。大力弘扬正面典型,树立校园正气,营造温馨、和谐、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
张校长的智慧管理博大精深,有待我今后不断地去体会、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