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师德建设>>正文
麒麟中学教师“学习吴邵萍老师”征文
发表日期:2011/2/28 13:08:5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863位读者读过
守住讲台,守住师魂
——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麒麟中学:周金霞
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感动?如今还有谁值得我们树为榜样?
“一只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吴邵萍,一位普通的幼儿教育者。27年里,她用爱滋润着孩子们最纯洁的心灵,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传教,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处处彰显出其伟大的人格!
坚硬冰冷的高楼大厦,我庆幸至少还有这样一种平凡的精神感动着我们,物欲横流的社会,我庆幸至少身边还有这样一位人引领着我们。
一、 爱的奉献
不错,我们和吴邵萍老师一样,从事的是最平凡的教育事业。但有多少教育者能真正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位学生呢?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在这个爱心枯竭的社会,谁还有着坚贞的教育理念,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事业,献给孩子。而吴邵萍,践行了这一切的一切!作为一个爱的使者,她坐的是“清水衙门”,27年来却始终立足于幼教的第一线,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我们常讲,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等,吴邵萍将这一切光荣的称呼都落实到了工作的实处。她认为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丽的花。她热爱每一个孩子,“爱”就是她全部工作的核心。爱园胜爱家,爱同事似姐妹,作为一位教师只有对学生,对工作付出自己的“爱”,才会生成所谓的“责任”,有了责任,才能把工作做好。如果只是把教育教学当成单纯的任务和谋生的手段,何谈“责任”,没有责任,没有爱的教育,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戕害,是对“教师”这一称呼的玷污!
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增强“教书育人”“爱岗爱生”的使命感,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
二、学海无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吴邵萍勤学、好学,在学习上不甘人后,在她身上真正体现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更新的时代。27年,一个短暂却又漫长的时间。如果不学习,在任何领域都必将成为一个落后者。吴邵萍从来没有间断过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绝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甚至为了学习,忍受病痛的折磨,不顾伤口的愈合,坚持到底。这种在知识上孜孜以求的态度值得我们任何岗位上的人去学习。她对自己始终高要求高标准,自加压力,博览群书,有目标,有计划促使自己成长,快速成为一位智慧型的园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待知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这种“勤”“苦”的精神。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在不断的求知中成长。
三、钻研善研
学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让我再一次懂得,教师不仅仅要会教书,更要会钻研,新时代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是从教学型教师逐步向科研型教师转变。这也正是吴邵萍老师一直追逐的目标。
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探索,醉心于课题研究。凭着一股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凭着一股对教学不懈钻研的激情,
试问自己,从教的这么多年来,什么时候真正静下心来研究过教育教学,形成自己的理念呢?考试准绳下,我们总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高压”,不讲方式方法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硬性灌输。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及需求,更不会去研究。只一味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研究自己的教学方法及规律。对自己,对学生长足的发展不去关心,不去反思。教学只凭经验和教条,不注重理论的更新与学习,对教学教育观念缺乏研究。长此以往,教学势必会与教育相脱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四、 言传身教
对于园内的青年教师,吴邵萍老师注重言传身教。长期以来,她主动地做好传、帮、带。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的幼教同行。在她的知道引领下,园里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她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教科研成果,为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都是人民教师,都是在教书育人。虽然我们的教育对象和吴邵萍老师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当我们站在讲台上那一刻所肩负的责任是一样的重,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一样的高。我们却很少有人做出像吴邵萍老师那样的成绩。究其原因,我们缺少的是吴邵萍老师那种对孩子、对学生最朴素的爱,对知识的渴求,对专业的钻研。而这份持久的爱,这种执着不渝的精神,才是作为一名教师的灵魂所栖。
红烛的灵魂,在于它甘于奉献,太阳的灵魂在于它不计回报地给予光明与温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价值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与收入多少,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始终守住我们的讲台,守住一种精魂,那就是甘于牺牲,甘于奉献。!
讲台虽小,可学生无限的人生之路从这里延伸,教育是一份良心的事业,我们都应该向吴邵萍老师学习,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名教师。
学习楷模率先示范 立足岗位创先争优
——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江宁区麒麟中学 张海俊
说起来,我当老师也有17个年头了。回首已经走过的教学生活,我不断感受到周围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向往以及对教师本人的尊敬。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令人感动呢?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是对教学不懈钻研的激情?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对孩子、对学生最朴素的爱。正是这份持久的爱,才能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渝。
吴邵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27年的教育生涯中,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她用爱去关怀每一位孩子,用爱伴随着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她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觉得吴邵萍老师是一位很敬业又伟大的老师!
她爱自己的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爱校园胜过爱自己的家;爱同事如自己的姐妹兄弟。她很勤奋好学,听说她刚痔疮开完刀,就拼命学习,想弥补那几天没学的知识,而且自理了近万元的学费,坚持到学习结束,让我有点吃惊。 但最让我佩服的是吴老师在27年教育生涯中里能一贯坚持的爱心,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我眼里,好像没谁这么地无私奉献过。她却做到了。
她的爱心教育,细心呵护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她都会带纸巾,为孩子们擦吃完饭留下的残屑米粒。我们都是人民教师,尽管我们和吴邵萍老师的教育对象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态度,那就是:乐于奉献、甘做人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顾严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会忠诚于教育事业,自然也就会“笑脸看儿童”,对于学生的爱也就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会是只表现于职业化的僵硬的笑脸。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源于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化的,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我相信,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我们的学生,而事实也证明,母爱是无法替代的。套用古人的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在吴邵萍先进事迹的启迪和鼓舞下,我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当别人在双休日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时,我们还在为第二天的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想办法,还在为写一篇论文而冥思苦想。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又是难以言表的。那时,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吴邵萍同志从教27年来从不间断学习,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这是我们所有老师学习的楷模。也许我穷极一生也不能达到吴邵萍老师那样的境界,但是人生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已取得的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所以我可以学习她那无私奉献的师魂精神;学习她那关爱学生胜过自己子女的崇高品格;学习她那潜心钻研的永恒的追求精神;学习她那真正做到了工作即事业的的高尚情怀。
我不仅要学习吴绍萍同志的先进事迹,也向身边的吴邵萍式的同志学习,通过学习我感悟到,教师应该不断增强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彰显当代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斗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核心价值观。
我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只有辛勤耕耘的人才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只要我尽职尽责,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又一缕春风
——“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麒麟中学 佘丽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在这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开学日子里,我们又感受到了另一股神清气爽的春风——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
我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吴邵萍老师光荣入选首届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这是我们身为南京教育人的光荣和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求。带着崇敬和学习的态度,我认真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
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搞好教育工作要有爱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师生之爱、生生之爱,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良好开展的基础,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之间要有同事间的友爱,要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共同提高。学校领导要爱护关心每一位师生,尽所能帮助教师解决困难,要给教师创造进修提高的机会,要让教师体会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要让爱充满校园。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积极工作,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让爱充满校园,让师爱温暖孩子们的心。
二、搞好教育工作要有恒心。
所谓恒心,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一生一世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有成效地工作。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天,在金钱物质的引诱下,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人抛教下海,图谋个人的所谓发展;有些人把担任教师作为过渡,一有机会马上跳槽;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业只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位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等等;这些人满脑子的个人私利,没有将教育这一职业为高尚的事业,这些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职业理想信念动摇,情感淡漠,谈不上有好的师德师风。这些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力不小,它会破坏教育这座大厦的基石,影响教育大业的发展。
二、搞好教育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优秀教师的崇高精神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当学习优秀教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班主任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通过学习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到与优秀教师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我却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残疾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智障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自食其力的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搞好教育工作要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
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要有更深的造诣,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传统的单向、传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教学模式已起了质的变化,我们老师要凸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只有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师德师风学习,就是要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教育法令法规、提高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和规范行为品德;通过学习模范事迹,掀起学英模促工作的新局面,树立信心,努力工作,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乘着这缕春风,在教书育人的征途中再掀新的篇章。
敬业与乐业,教师永恒的追求
——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
麒麟中学 张彩云
泰戈尔有句名言:“果实的事业是尊重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可是老师们说,让我做根的事业吧,根总是默默付出,不计回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只为阳光下灿烂的花、繁茂的叶、累累的果实。
——题记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认真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了解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成长之路、不断追求之路。吴老师的事迹给了我很多感触,她也曾经和我们一样,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是什么让她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勤奋工作?是那一份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是她积极进取的精神,永不满足的态度。因此她收获了学生的爱,收获了事业的成功。
学习吴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演讲《敬业与乐业》。梁先生认为,无论什么工作,要想做的圆满,首先就要忠实于它,这便是“敬”。而他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应当从职业中发现乐趣。吴老师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敬业”与“乐业”精神。敬业,让她甘于付出,不断进取;乐业,让她爱生如子,享受工作。
敬业与乐业,也正是我们每位教师所应追求的目标。
敬业,就要踏踏实实做事,努力把工作做好。任何一种职业,要想做出成绩,都得付出辛勤的劳动。教师,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我们就应自觉地用崇高的师德来要求自己,尊重自己的职业,做好本职工作。因此我们应该静下心来钻研教材、分析学情;我们应该研究教法与学法,不断摸索提高教与学效率的方法;我们应该关爱每个学生,力争不让一个同学掉队……有人说,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简单的,可是我们看了吴老师所做的工作,你还能说它简单吗?她放弃休息的时间,不顾身体的劳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她忍受病痛,认真学习,努力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吴老师在教育上面的钻研超过了很多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因为敬业,她付出的比别人多;也因为敬业,她把“简单”的工作做得不简单!
乐业,就要开开心心工作,认真把事业做“精”。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吴老师因为爱孩子而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也爱上了这个岗位。因为爱,她付出了母亲般的情怀;因为爱,她在这个岗位上不断学习,撰写了大量的研究心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像梁启超先生所说,每个职业都有它的趣味,我们都应当以从事的工作为乐。可有人却总忽视它,有时会听到一些抱怨,对工作不满、对现状不满,反观其人,确实没有多大成就。可这不正是自己的责任吗?没有一颗爱岗敬业之心,你怎会去努力工作,不努力工作,你又怎会受到别人的尊重、机会的垂青?
对照吴老师,回首我自己的成长之路,有值得欣慰的地方,也有不足。从94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也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勤恳恳地钻研。从一名站在讲台上面红心跳的小老师,到现在的区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十几年的时间,我用自己的努力见证着自己的成长。可是跟吴老师比起来,我的付出还很不够,我的钻研还限于表面。吴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她的“敬”与“乐”,将是我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不断反思,不断进取。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着许多敬业爱岗的好老师,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单纯地想把工作做好。而我们,也正是在这样的老教师的指引下,一步步走来,一步步成长。也正在鼓励一位位年轻的教师,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除了踏实工作,还要积极钻研。
随着绩效工资的实施,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是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努力工作回报社会,以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教育事业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让我们都来做“根”的事业吧,奉献自己,滋养繁花绿树,像吴老师一样,敬业并且乐业!
用爱浇灌的花朵会更鲜艳
——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江宁区麒麟初级中学 蒋媛美
“爱”是一个博大如海的字,“爱”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教育力量。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爱。没有爱,教育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脱不了一个空虚。”我深信:用爱浇灌的花朵会更鲜艳。
说起来,我当老师已有20多个年头了。生活中,我不断感受到周围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向往以及对教师本人的尊敬。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令人感动呢?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是对教学不懈钻研的激情?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对孩子、对学生最朴素的爱。正是这份持久的爱,才能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渝。
吴邵萍老师从教27年来,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她有着幼儿教师特有的亲和力,微笑自始至终挂在脸上。她也有着如孩子般天真的神情,讲起孩子的可爱,她兴奋地起身模仿,讲起工作中的小插曲,她仰头大笑。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办公室里,我们经常会说起哪个孩子的调皮,哪个孩子的聪明,有的老师模仿起班上的孩子,那一举手,一投足,像极了。试想如果没有对孩子的多方面了解和诚挚的爱心,又岂能做到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顾严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会忠诚于教育事业,自然也就会“笑脸看儿童”,对于学生的爱也就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会是只表现于职业化的僵硬的笑脸。
有人说:“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从不对学生发火,从不惩罚一个学生,从没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这便是伟大的师爱。”我倒认为如一味地赏识学生,廉价地表扬学生,在教育中没有了批评甚至惩罚,这不是真正的师爱,也不可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成人成才”的教育,而不是哄小孩高兴的保姆式打工。因此我认为: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与追求,使学生人格完善也就应该是师爱的基点和终点。这样看来,师爱与责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
自然,处罚必须是恰当的,必须是从师爱出发的。当然,教师发火,处罚学生也会伤害师生感情,教师应该慎用,但出于教育之目的,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必须处罚时,教师应“执之以正”,而不能以伤感情为借口放弃“处罚”这一教育手段,因为我们承担着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教育责任。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源于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化的,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
我相信,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我们的学生,而事实也证明,母爱是无法替代的。套用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的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今天,我们学习了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我深深地被她的先进事迹感动着,震撼着,同时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吴邵萍老师从事教育27年,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平凡之处彰显出伟大的人格。课堂上,她是方法独特、机敏智慧的魅力教师;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和员工交心的好领导;科研上,她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拼命三郎。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我们都是人民教师,尽管我们和吴邵萍老师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态度,那就是:乐于奉献、甘做人梯。在吴邵萍先进事迹的启迪和鼓舞下,我们要更加牢固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
当别人在双休日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时,我们还在为第二天的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想办法,还在为写一篇论文而冥思苦想。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又是难以言表的。那时,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吴邵萍同志从教27年来从不间断学习,始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这是我们所有老师学习的楷模。我们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积累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只有辛勤耕耘的人才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只要我们尽职尽责,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在我看来,像泥土一样朴实,像大山一样厚重,像老黄牛一样无私——这是吴邵萍老师教育生命的真实写照,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爱无疆的高尚师德形象。也许我穷极一生也不能达到吴邵萍老师那样的境界,但是人生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已取得的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所以我可以学习她那无私奉献的师魂精神;学习她那关爱学生胜过自己子女的崇高品格;学习她那潜心钻研的永恒的追求精神;学习她那真正做到了工作即事业的高尚情怀。
我做不了专家,但我可以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进步的“操作工”,因为我至少还有爱。我可以尽量发挥自己已有的能力;努力学习必须已有的能力;争取获得更高层次的能力,从而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为自己的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守望三尺讲台,丰富教育人生,在这条光荣的教育之路上,我会以吴邵萍老师为榜样,用爱心去浇灌沿路的花朵,坚定的行走,一定会芬芳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