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德育天地>>德育活动>>正文

了解血吸虫病,保障身体健康

发表日期:2010/9/27 8:06:3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58位读者读过

 

了解血吸虫病,保障身体健康

 

麒麟中学初二(2)班  薛宇    指导教师:张彩云

 

炎炎夏季,高温来袭,许多人被酷暑所逼,纷纷下水游泳。池塘边、小河里、水库和湖泊的浅水处,往往会聚集很多的游泳者。他们常常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前去,以防溺水这类意外的发生。可是他们也许不知道,真正的杀手正潜伏在水里,随时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甚至带来死亡,它们便是——血吸虫。一旦被他们叮咬,就会感染上血吸虫病,危害很大。

血吸虫病在民间又叫作大肚子病,因病人最后被腹水撑大肚子而得此名。血吸虫病是因为感染一种名为血吸虫的寄生虫而引起的疾病。吸血虫主要是有三种: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血吸虫进入人体后,可以随着血流到达全身各处,主要引起肠、肝脏、泌尿系统疾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全球大概有二亿人受其影响,严重地区包括非洲的亚撒哈拉地区、巴西、日本、菲律宾等地,血吸虫病在中国也很多见,但流行区有明显的地域性,集中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上海等南方地区,而太湖、洞庭湖、鄱阳湖周围的地区最为严重。
    
血吸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的粪便均含有血吸虫虫卵,通过屙野粪、洗粪具等使血吸虫病人(畜)的粪便流入水里,在一定气温条件下,虫卵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遇到钉螺,钻到钉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发育繁殖,变成成千上万条尾巴分叉的蚴虫,叫尾虫。尾蚴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后,浮在水面游动,这样的水叫疫水。生长钉螺的地方的水(包括草上水珠和湿泥)里就可能有尾蚴。当人和牲畜接触虫疫水,如游泳、戏水、洗东西、捕鱼虾、打湖草等,尾蚴就会迅速钻进皮肤进入人(畜)体内,最快10秒钟。进入体内后,脱掉尾部变成童虫,童虫经血液流经心脏、肺脏,到达肝脏的血管中,约经过十天到达肠系膜静脉寄生,成为成虫。然后产卵使人和牲畜得病。每条雌虫一天可产卵1000-3500个,这样就构成了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成虫的循环链,如此周而复使引起了血吸虫病的传播流行。

     本病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和肝脾轻度肿大。反复多次感染血吸虫,大多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轻者无自觉症状。重者常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并有不同程度贫血、消瘦、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晚期病人出现肝硬化、腹水及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常因肝功能损害和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只要接触疫水就有可能得血吸虫病,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如防锄霜和皮避敌等,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了疫水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以防止发病。

    
所以在夏季,大家应尽量不要在野外下水游泳,以防感染血吸虫病。我们应谨记“生命至上”,保护好自己,就是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