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发表日期:2008/3/10 12:33:1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424位读者读过
如何进行中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江宁区教育局教研室
初三复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复习方法是提高能力,获得中考胜利的关键。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初三年级教师和学生所关心的。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注重研究,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复习前,初三年级老师要进行考试研究,研究课程标准,研究中考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中考命题的走向,研究中考复习策略。教研组、备课组要组织每位老师进行专题研讨,按倒计时排序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教师要指导考生认真研读《中考考试说明》,领会、看清考试范围,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对于每一个得分点要牢记于心,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避免解题中出现“跳步”现象。
二、科学统筹,制定复习计划
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考各考试学科的复习,建议分三轮或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轮,摸清中考各学科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中考试题中属于学生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70%,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对课程标准进行再研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考试前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胸有成竹。因此要指导学生配合教师进行复习,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习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并且要“下水练习”,宁让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做废题。另外,对于学生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让他们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每科准备一本错题集,以便在第二阶段进行再回头复习。注意:套题训练不易过早,参考资料应以单元为主,本阶段复习宜细不宜粗。在做题中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做到举一反三,有些中考题就在书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以数学学科为例,基础知识就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网络,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常涉及到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等。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非常必要。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热点题型一般有: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几何代数综合型、研究性学习型等。教师手中应该有一本各省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汇编资料,外地考题中出现的精彩题型,往往就是本地命题的借鉴。
第三轮,综合训练和补偿矫正。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另外,具体做法是:从近几年的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限时训练、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要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记载仿真考试时的错误类型。在中考前的一到两周,教师要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按题型分几块进行补偿练习、反馈矫正、扫清盲点。
三、有效备课,克服假备课的现象
备课要做到备目标(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备学生(即使第一轮复习,也不要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要从学生的起点讲,要知道学生是知识缺位,还是能力问题、态度问题)、备问题(复习不能没有问题,只有习题。往往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老师提不出问题)、备能力(不能只考虑知识,更应注重能力。新授,以知识的传授带动能力,复习,来促进知识的巩固,始终要以培养能力作为落脚点。)
四、有效选题,复习跟着习题走
一轮复习,不求深,要求实;不求量,要求质。要根据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来选题。选题如同买鞋子,合脚才是最好的。要求:难度适宜,重点突出,层次感强,题型灵活,效果明显。一是选题突出针对性,要适合自己的学生,从教材出发,把知识内容习题化;从课程标准出发,把考试要求习题化;从学生出发,把能力培养习题化。二是选题注意功能性,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题目应在不同的复习时间展示。教师要安排好一轮、二轮、三轮复习的训练题,要有梯次。
五、有效训练,提高仿真的质量
平时的训练应加强学生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指导,加强文字表达基本能力的训练。减少训练的数量,增加思考的时间。不做则已,做就到位:正确、限时、规范。对不同生源群的学生要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分步达标。要记住,对基础不好的学生,练得越多,错得越多,评得越多,花时越多。
六、有效讲评,提高诊断的质量
讲评课的差异很大。一要批改分析,提高效益;二要取舍选择,讲深讲透;三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四要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五要讨论发散,以生为本;六要讲清思路,揭示过程;七要理清网络,掌握方法;八要师生互动,以生为主;九要广泛联系,创新变题;十要讲完检测,当堂巩固。
七、调整心态,关注学生的情商
首先是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不光是学生,老师也是一样。在中考复习时,教师要对学生经常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因老师过度的紧张而造成学生过多的压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群体心理辅导(班会课、专家讲座等),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
其次,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随着复习的深入,深度和广度也会增大,考生一次考试没考好或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味地着急、焦虑,反而事倍功半。考生应把这些做错的题目和不懂不会的题目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正确分析问题原因,考前发现问题越多纠正越及时,提高越快。
最后,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兴趣。教师要从讲课复习、做练习(试题)、改正试卷、小结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发挥学习效能。使学生学习得法,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