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科名师指导中考“一模”复习要点
发表日期:2008/3/25 17:25:4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350位读者读过
九科名师指导中考“一模”复习要点
中考一模即将举行,如何进行中考复习,本报约请一些中学的名师撰稿,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
总思路突出有效性与针对性
1、要认真研究中考说明,明确中考命题的着力点。一是中考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考生实际;二是中考强调通性通法,淡化技巧,力避题海;三是中考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考查;四是精选“适当体现地方特色”的新材料作为教学和训练的载体,以新载体落实考点,着重新情境、新背景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
2、要增强作业训练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自己课外复习时,要结合教师的建议,选择课外题或课外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针对自己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发现问题,及时弥补不足。
5、要善于纠正错误,学会解题后的反思。一是重视基础知识。领悟解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二是注意题后小结。注意总结解题中的思维障碍在哪里,思维的闪光点在哪里,思考解题中易混易错的地方,思考有没有别的解题方法和求解途径。三是注重习题变式。复习中能改变原题的结构、条件或其他方面,使一题变一串,防止定势思维的负效应;回忆同类题,进行对比,找出解答这类题的技巧和方法。
6、要慎选同步复习参考用书。没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复习资料,不但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反而会降低效率,甚至是出现负增长。中考复习一般一门学科配置1-2本综合性复习用书就足够了,要保证弄懂做透每一本参考书上的配套习题,力争会一题,能解决一类问题。
7、掌握复习的实用技巧,恰当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审题和解题,克服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的不严谨的做法,要吃透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更要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达到启发解题思路。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量才能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二是“会做”与“得分”,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要靠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会做”的题才能“得分”。三是求快与求准,在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多得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四是难题与易题,做中考试题要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把会做的题目先做完,再去攻不会做的题,这样既能得分,又能产生心理上的胜利效果,平静下来再做难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正确的复习方向,扎实的复习过程,良好的应考心态,就能够保证中考备考的圆满成功。
语文重在夯实基础
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
避免眼高手低。语文作为母语,学生不可能全然看不懂文字材料,因此答题时常常存在眼高手低现象。尤其是语段阅读,因为思考不够深入,答题时往往浅尝辄止,导致得分点不全。所以平时做《中考指导用书》上相应题目就应深入文本,认真思考,提炼筛选信息。且不说作文与阅读,即使“积累与运用”部分亦是如此,如口语交际题、图(表)文字转换题等。因此,平时看题时不应只泛泛浏览,最好能动手写一写,不仅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更能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述的严密、准确、简明。
数学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
市第三初级中学初三数学备课组
做到“课课清”。学生在上中考一轮复习课之前,应先自己对照本节的内容概述回顾相关知识概念,尤其是自己不太清楚的概念。书上每节都有相关的典型例题,学生可以先看一看解题的思路及过程,要注意书写的格式,避免自己答题不规范,无谓地失分。作业老师可能会选择书中练习的一些题目,学生应该认真完成,对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做到“课课清”。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再自己加练二三题,但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不要大量的重复劳动,应重视解题策略,自己归纳总结一些题型,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
注意归纳错误。书上每章都有单元测试,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45分钟左右)自行测试,测试完后对照答案自己批改,错误的题目可誊写在专用的错题本上,自行归纳总结失误的原因,看一看自己在哪一部分知识还有所欠缺,并找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过一段时间,再来看这些错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书后的综合题,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每天做一题,要注重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善于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比较熟悉的、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英语不断练习发现错误
市第二十四中学(五中实验初中)英语教研组长孔爱国
听力部分。首先, 要熟记7A至9B已学过的单词,不看书反复听懂7A至9B教材内容。其次,做完9B评价手册后面的几套听力模拟卷。如有时间,可适当做点与中考难度相当的其它听力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首先,听课时将每单元一些单词的转换形式、短语构成、课文的重、难点、疑点及题目讲评中生疏的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其次,认真完成《中考指导用书》上的练习题。同时要掌握一些答题的技巧。如做“词形变换”时,就要理解所给词的意思和其能变成的词形及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完形填空与短文阅读。完形填空题,有时要想完成前面的答案,须要读完下文的一部分才能确定上文的答案。首字母填空较难,可采用“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先易后难、逐项填空、字里行间、捕捉信息、复读全文、消除疏漏”的解题策略。尤其是名词的复数形式和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第三人称单数等最易疏忽。
化学弄清相互关系能融会贯通
第二十四中学(五中实验初中) 南京市名师李玉华
夯实基础。中考的重要功能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因此中考试题中的70%是基础题,所以夯实基础是拿到基本分的重要环节。建议同学们首先要安排好时间,结合复习内容通读课本,把课本上的文字、表格、插图和实验装置图都读懂。其次要将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物质的相互关系等)读懂。依据它们的关系,经过梳理,结成知识网络。通过梳理的过程,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弄清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提高能力。这里所指的能力包括知识归纳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后,要知道什么问题用什么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建议同学们首先要弄懂课本上对化学现象的科学探究方法。
联系实际。化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本身就源于生活,再运用于生活。因此,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十分重要,这个实际是指实验的情景的实际、生活的实际和生产的实际。例如制取气体的方法的选择,就要联系实验室的条件、考虑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的条件是否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条件。例如,在物质的鉴别时,就一定要考虑出现的现象;除杂质时不能产生新杂质等。
物理踏踏实实立足课本
第二十四中学(五中实验初中)杭爱红
生物循序渐进化整为零
第三初级中学初二生物备课组
调整心态,掌握学法。良好的心态、恰当的学法是取得复习成效的保证。恰当的学法是指循序渐进、化整为零,把握课堂45分钟、坚持课后的及时复习,课后收到每复习一部分就能消化、巩固一部分的效果。
过好知识点关。在进行复习时,各校教师会认真研究新课标、课本,以及生物中考指导书编写知识点。同学们要熟悉这些知识点,并一个一个地默写、过关。过好了知识点的关就是夯实了基础,就是为第二轮复习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地理训练读图用图能力
第三初级中学初二地理备课组
理清脉络,重视知识结构的梳理。地理中考面临四本书的复习,很多知识在课本中分布较为分散,学生在复习时应该首先把握课本的整体脉络,以图表的形式理出知识结构框架,构建复习的整体概念。
加强读图、用图能力方面的训练。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复习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训练,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基本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中国地形大势等一定要牢固掌握。读图的同时还要把基本知识点与图形有机地结合,提高从地图、材料和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结合中考指导,查漏补缺。参照中考指导对考点内容和要求做全面、大致地了解,同时查漏补缺,把在初一、初二时未掌握好的知识盲点消灭。对于各个考点的要求、掌握尺度要了解清楚,这样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政治认真看书抓好重点
第三初级中学初三政治备课组
把握一个原则。历年的中考指导用书都特别强调学生要认真反复地看书。导致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常常被忽视。在认真看书的基础上,要抓好重点。这就要求我们用好考纲。今年的考纲按教材的先后顺序,将考点压缩为60个,每一个考点都有明确的能级要求。这60个考点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一定要非常清楚,在考试过程中才能灵活运用。为此,对一些重要知识点必须进行必要的强化记忆,才能将基础打牢。
消除几个误区。开卷考试就是到时翻翻书。不仅考试时间不允许,而且靠临时翻书作出的判断往往不准确,考虑不全面,客观题的正确率就不可能高,主观题的思考角度不可能全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分析不出来。所以认真看书,理解原理,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非常必要。
多买多看一些参考书,将题目答案记熟,或带进考场到时看到差不多的题就可以抄抄。题目是千变万化的,我们是做不过来也背不下来的,唯有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针对不同题型,运用相应策略,才是积极可取的态度。
研究透几种典型题型。虽说每年的中考题目都在变,但就主观题而言,无外乎几种典型的题型,如:言行评析题、图表题、漫画题、关系题、实践探究题等,每一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找到规律,也就不再畏惧主观题了。
历史注重理解和运用
第三初级中学初三历史备课组
正确认识开卷考试。实行开卷考试的目的是要避免过去长期存在的单纯考查历史人物、事件、时间等知识点死记硬背的现象,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体现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特点,以能力考核为重点。
掌握科学复习方法。首先要学会看书,学会融会贯通地阅读教材很重要。要详读课文,包括导言、正文、小字及书中的材料(图片、图表、引文等)注释、书后的材料、书后的大事年表等。读书时,了解每课有几个要点,再将要点形成知识网络,从而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这段历史知识。其次要学会归纳,理清线索。
联系社会关注热点。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走向社会,关注社会。与现实社会结合紧密的知识点,如台湾与祖国统一问题,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发展,中东地区的矛盾,尤其是巴以问题等等。
提高实战能力。对各种题型要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