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学纵横>>教学管理>>教考研究>>正文

数学课外作业应突出“五变”

发表日期:2007/11/23 16:22:4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70位读者读过

 
数学课外作业应突出“五变”

课程改革对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传统作业机械重复、封闭单调的现状,设计新型的课外作业,是每个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以自己的实践谈谈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五变”。  
  一、突出实践性,变“纸上谈兵”为“实战练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学习“利息”前,可安排学生到银行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和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美;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分析;学习“比例”后,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家庭所在村落示意图以及测量旗杆的高度等。这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二、突出趣味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新课标十分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把作业的题型、格式推陈出新,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并设计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一看到这样的作业就来劲,就跃跃欲试,达到寓学于趣的效果。
  如,学习了“数的整除”单元后,可设计一道让学生猜教师宿舍的电话号码的作业,猜出后,给教师拨个电话。
  (      )最小的质数。
  (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      )最小的合数。
  (      )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      )比所有自然数的公约数少1的数。
  (      )5的最大约数。
  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电话号码是“26482105”,按这个号码拨出去,接电话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师,学生觉得十分有趣。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这样的作业,学生才乐做、爱做。  
  三、突出自主性,变“指定作业”为“选择作业”
  新课标特别强调:“现代学习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的不同,设计一些可供选择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生活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具有挑战性的习题,这样做不仅能减少学困生与一般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如教完“圆的面积”之后,我设计了以下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
  1.学校圆形花坛半径3米,请求出它的面积。
  2.学校圆形花坛直径6米,请求出它的面积。
  3.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请求出它的面积。
  4.一只小山羊被主人用3米长的绳子拴在草地上的一个木桩上,小山羊想:“哇!这么多青草,太好了,我一定要把它全吃光。”请问小山羊能吃光所有的青草吗?为什么?它能吃到多大范围的草?请你求出小山羊吃草的最大面积。
  这样的“作业超市”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释放潜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和自信,从而获得个性的和谐发展。  
  四、突出合作性,变“单干户”为“共同体”
  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
  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可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十字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的调查活动。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有负责统计各种车辆数据的,有进行分类记录的,还有根据数据绘制图表的,最后小组成员一起来分析制作环保情况调查统计图,排列出各种车辆的污染情况,写出分析报告,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作业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促进交流,不仅学到了知识,提升了数学应用能力,更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  
  五、突出开放性,变“呆板”为“灵活”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如学习“百分率的应用”后,可设计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六年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1本价格为5元的书,书店对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利用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2.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3.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4.多买2本再按原价推销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这样开放性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激发出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