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科研训>>正文
在友善与创意间改变课堂——友善用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启动纪实
发表日期:2015/5/13 20:49:23 出处:本站 作者:张淑银 有2149位读者读过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友善用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全国启动大会,5月7-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南京江宁、深圳、郑州等全国友善用脑实验区的行政领导、区教研负责人、实验校负责人、课堂教学实践一线骨干教师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一)项目启动 理论领航
全国友善用脑课题负责人时龙,就友善用脑“十二五”开题作专题报告,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傅国亮也做了题为《转变学习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的专题报告。
友善用脑“十二五”课题将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开展友善用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学科理论指导下,运用“T+
(二)友善访谈 经验推介
南京市江宁区教科室主任带领江宁课题实验区的成员进行了汇报。董福才主任亲切讲述了江宁区友善用脑开展的历程。首先,董主任明确了一个概念,“友善用脑”不等于“科学用脑”,而江宁区从学习研讨到研究学习,最后到创新,在“友善用脑”这个课题上走了三个阶段。其次,董主任就江宁教育的变化为与会者做了阐述。重点体现在两个变化,一是教师的变化。教师队伍的自身素养在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二是课程变化,教师闲了、课堂活了、学生乐了。江宁区东山小学张兵副校长和天景山中学周冬梅主任也就自己学校“友善用脑”的开展情况给与会者做了简单介绍。
深圳区育新工读学校结合自己学校的特殊情况为在会的老师分享自己学校的经验,为老师们提供了另一种独特的视角。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副院长马福贵则带领北京团队通过三个故事,有力回答了教学中三个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三)学科观课 直面课堂
第一节是
第二节是
第三节课是
专家点评环节,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贾美华主任结合友善用脑的理论,就课堂展示进行了深刻的点评,贾主任指出友善用脑要关注课堂目标,目标很重要。就课堂中的活动,贾主任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游戏中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她指出不同学段的活动安排是有区别的,初中教学视野要开阔,高中教学要活,教学设计方式尽量丰富多样。就“友善用脑”的实在效果,贾主任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友善用脑课堂实践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这次课堂教学展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有以下几点:第一,思维方式的变化。就数学课堂而言,做到了多角度验证,这就是思考的变化。历史课堂则强调思辨性,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第二,关注学生信息和生活的对接。学习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课本,课内外、校内外的链接会让学生学习的范围更加广阔,能力得到更好的迁移。第三,关注学生生活的积累。数学课堂把小学的三角和推理到初中学习,历史课把北大理想对接,英语课的生活干什么,都鲜活地体现了学生生活中的积累。第四,关注学生的评价。评价要不流于形式,关注学生发言的内容和形式,学生之间评价和点评,评价不是简单的挑毛病,而是欣赏,借鉴学习和分享,在良性评价过程中,学生的素养自会得到提升。
贾主任也指出了课堂存在的不足。例如,数学应更注重与生活联系起来,历史课内外的融合可以更紧密,建议可以组织学生到北大社会大会堂进行实践考察,加深学生对那个年代的理解,英语课可以耐心给学生时间和空间等等。
通过专家的点评和指导,老师们对友善用脑课堂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专家到教学一线听课,更加贴近老师教学实践,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为老师们提供实际有效的帮助,进一
(四)集中观摩 学习范式
(五)专题研讨 学习借鉴
北京市英语教研员
经过交流,老师之间有了更多经验的互通,更有利于接下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学习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友善用脑理念,构建学生主体课堂,探索让学生以知识为中心,通过团队合作,自主探究,最终完成课堂学习目标,获得知识的友善友用脑课堂教学范式。
至此,2015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友善用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全国启动大会活动计划已全部完成,老师们表示,通过观摩现场课,加上专家指导点评,自己对友善用脑课堂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培训安排既有高度又有深度,而且贴近课堂一线,得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