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学纵横>>课程改革>>正文

铜井中学听课有感——周航

发表日期:2014/12/23 11:48:49 出处:本站 作者:张海俊 有1925位读者读过

语法课怎样才不会沉闷?

---江宁区铜井中学听课有感

麒麟中学 周航

1222日,冬至。这一天,我们经历着一年中最为漫长的黑夜。这一天,我们沐浴着一年中最为和煦的阳光。这阳光,洒满铜井中学,暖着所有与会教师的脸颊和心扉。大家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从南京各区县赶来,参加由南京市教研室和江宁区教研室共同举办的名师送教的活动。作为一名走上讲台不到两年的年轻教师,对于这样的机会,我倍感珍惜。今天的两节语法课精彩纷呈,使我获益良多。尤其是南京九中的张敏老师,她的课不论设计还是理念,都异常地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她的课,使我真正体会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的体现及英语教学的情境化生活化。

在我们的语法课上,经常看到的是这样的现象,教师呈现语法现象,还未待学生观察理解好便赶紧将语法规则呈现并教授,然后不停的操练再操练。我们常常低估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恨不得将关于这个语法点的所有考点难点一股脑地传授给学生,颠来倒去,不胜其烦。进度赶上了,效率却令人堪忧。于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被我们这些“尽责”的老师一点点地侵蚀殆尽。而我们,却反而责备起我们的学生不够聪明不够认真。好的作家,在创作时会给源语读者留有无限想象的空间;好的译者,在翻译时也理应将这种想象保留给目标语读者。好的画家,是善于在画布上留白的。而好的老师,在其传道授业解惑时,也应给学生适当地留白,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冥想。也许,适当的无作为才是有所作为的关键。

张老师的课注重语法的生成而非预设。她将随处可见的生活情境搬进课堂,以地道的英文启发孩子思考,用丰富的表情和话语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激励和教育,使课堂变得热闹而温暖。不同于我们有时为了创设情境的刻意为之,让孩子们在我们搭起的帷幕下摆起演员的架势和腔调,张老师对情境创设的更为自然更为生活化。试想,自己午饭没吃饱,朋友递上零食,哪个孩子不会咽咽口水,摸摸肚皮,心里雀跃。OK. Lets share together! 这样的情境学生一听便能感同身受,兴致昂扬。于是,对话也好,口头作文也罢,都不是难题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情感教育还教会孩子们分享的美德。提到美味,孩子们最常说的就是delicious/nice,这时,一个新词yummy的出现,便抓住了孩子的眼球,他们跟着张老师的节奏连读着yummy yummy yummy,加上各种美食图片和实物的诱惑,便牢牢记住了这个朗朗上口的新词。当孩子们做得好时,张老师便运用各种丰富的激励性话语给予孩子们赏识和鼓励。“Great, clever, good job, thank you, brilliant, dont be shy, so sweet…”这些动听的话语如泉水叮咚般跳进孩子们的心里,欣喜和幸福便溢满孩子们的面庞。

赫胥黎曾说:“习见而不惊”。(Familiarity blunts astonishment.) 惊奇和美好其实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生活中的英语也散落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地给孩子创造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去体会感悟并参与,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真正学会学习并能够学以致用。